搗麻糬

shogetsudo

小樽是一個有很多麻糬店和蛋糕店的城市。麻糬店在日本明治後期,大正,昭和時代被稱為朝生(asanama),清晨4-5點左右就會有賣大福餅等各式麻糬的人沿街叫賣,就為賣給在港口工作的那些人當早餐。

在昭和47年(西元1972年)12月底,也就是在我國中2年級寒假的時候,曾經跟著朋友兩個人,去打了一個禮拜搗麻糬的工。那家店就是現在在稻穗交叉口的那家松月堂,我們那個時候在綠町。因為那家店的老板奧村泰吉先生是我父親的朋友,才讓我們有去打工的機會。

雖然在兒童聚會中看過搗麻糬,但一切都是大人們準備好後,小朋友們只負責吃。一想到 雜煮(類似鹹湯圓),紅豆麻糬,黃豆粉麻糬,海苔醬油麻糬,白蘿蔔泥納豆麻糬這些不禁令人垂涎三尺。好了,言歸正傳,所以這次才是我第一次體驗真正的搗麻糬。

一開始要做的事,就是從閣樓的倉庫裏,把幾十個木箱搬出來清掃。
「木箱的每個小角落都要好好地擦乾淨喔。因為這是要用來放麻糬的箱子」在家做事時都是隨隨便便的,但被這麼一說,我們可就很用心的擦拭著木箱。

接下來,就是要牽著馬撬挨家挨戶的去收集糯米。這個時候我才知道有這種搗麻糬代工的系統。畢竟是馬撬,和現在一般用的那種塑膠成品的小雪橇完全不同。可見收集來的糯米有多重。不禁回想起那時和朋友兩個人一邊流著鼻水一邊牽馬撬收集糯米的情景。連續收集了幾天的糯米後,才開始搗麻糬的工作。

我負責的是,洗米和把洗乾淨的米放入蒸籠,再把蒸熟後的糯米移到石臼中。

首先把米袋中的米倒入泡菜用的2升樽(約36公升的杉木桶)裏,加水後再用成十字的特製木棒左右來回地攪拌,把米洗乾淨。

「不好意思,這個木桶裏有好多縫隙哦…」
「喔,別擔心那個水放滿了縫隙自然會不見。」
「疑,是這樣啊…」

一邊交談著那樣的內容,繼續開始工作。把洗好的米放入事先準備好已經鋪好紗布的四角型蒸籠裏。份量用目測即可。嗯,這個工作算是很簡單的就可以完成。

接下來的工作又是讓人步步驚心。蒸氣鍋爐旁附有一個手動的操作把手,要把最下面已經蒸好的蒸籠拿出來時,必須先把第2層以上的蒸籠抬高才能取出,可是一旋轉操縱把手,高溫的蒸氣一下子就撲上我的臉部。就在那個時候,要手抓蒸籠裏紗布的四角,把蒸熟的糯米飯倒入石臼中。在工作的時候,一直擔心著如果不小心把糯米飯打翻了該怎麼辦。幸好,一次都沒有失敗過,順利完成這份工作。

最後是由麻糬師傅們將搗好的麻糬,放在鋪著麵粉的平台上,快速的把麻糬加工為好吃的紅豆麻糬等成品。

工作用的杵是電動的,臼也是石頭做的。雖然跟我當初想像的用木杵和木臼搗麻糬的感覺不同,但這讓人驚漲的打工終於順利結束。那個時代的工資一個小時才100日幣而已。

筆者:斎藤仁  翻譯:范旭君